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茫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都是黄土地的儿子。
延安的延川,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它集天然奇观与黄河文化于一体,集厚重历史与红色旅游为一身。古堡残恒,风雨沧桑,文安驿、梁家河,黄河蛇曲乾坤湾,女娲峰、会峰寨,守望黄河千百年。
而今天,我不带你去看风景,我带你去了解一段不远的历史,一个青年在延川梁家河下乡的故事……
听梁家河初心故事
8月17日,陕行学习团开启了第二天梁家河学习之旅。在村子角落的一个草棚下,在延安干部学院刘老师的讲述下,我们有幸领略到北京知青在梁家河插队时走过的激情岁月——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主席发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
为响应号召,习近平来到延安,来到梁家河。据村民回忆:别人做事从“零”开始,习近平却要从“负数”开始。由于受到父亲习仲勋冤案的牵连,习近平来到梁家河更像是一种“逃离”。
习近平经历了“入团难”“入党难”,但他先后向组织递交了8份入团申请书和10份入党申请书。精神上所受到的痛苦和压抑,比体力上和生活上受的苦更大更难熬。
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一呆就是七年,个中的艰难困苦、酸甜苦辣,不是一般人可以忍受的,但他却坚定地选择了坚守,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村民亲如一家人,情同一家人,顺利闯过了“四大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最终成为新时代的人民领袖。
坐在梁家河,听刘老师讲总书记当年的故事……忆往昔岁月,仿佛历历在目,同学们听的热泪盈眶,同学们内心的澎湃与激动,是在书本中无法找寻的……
访梁家河“平凡”人物
心在哪里安放,人就会在哪里绽放。感悟初心,体会初心,为深入了解梁家河精神,陕行学习团深入村民家中、田间地头、街头小店等对目前生活在梁家河的人物进行了深入访谈。
他是梁家河村民,目前就职于梁家河村的旅游公司,梁家河景点的安保工作使其倍感荣耀,他很享受目前这般自给自足的生活。
他是梁家河一名果农,当年曾与习近平总书记一同挖知青井、做沼气池。为响应国家退耕还林的号召,他目前的生活来源主要是山上的果树,陕行学习团认真地倾听梁耀福爷爷回忆当年他与总书记一起修建沼气池的温情故事。
她是一名目前就读于咸阳师范大学大三的大学生,暑假期间主要帮助家人采摘、运输、售卖果子,黝黑的皮肤显然比同龄人看起来成熟了些,但是脸上的荣耀与自信,尽显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作为。
她是一名梁家河村的环卫工人,月收入在1500元左右,当同学们对其做访谈时,阿姨略显羞涩。听闻,村里土地虽已大部分退耕还林,但是梁家河的旅游却为其村民解决了许多就业岗位,阿姨自豪的讲:梁家河已脱贫咧!
又一天的行程匆匆结束,路程虽然偏远、天气虽然依然炙热,却也挡不住陕行学习团队员们想要了解这个村子的热情与渴望,梁家河土地果实的香甜、人民的淳朴与热情将永远印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